当300余家全球领先的ICT企业齐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当3万平方米的展区被专业观众挤得水泄不通,当一个个颠覆性技术从概念走向现实——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展会,更是窥见未来十年ICT产业发展的全景窗口。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以其空前的规模和深度,正在向世界宣告: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展会盛况:一场不容错过的行业盛宴
本届PT展将以“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吸引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中国铁塔、中国卫通、中国电科、长安汽车、华为、中兴等近300家产业链代表企业集体亮相,从底层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从芯片模组到系统解决方案,全产业链创新成果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
在展馆内,各大企业的展台前围满了专业观众,交流洽谈声此起彼伏。据笔者现场感受,本届展会开展首日专业观众人数较上届有明显增长。中国电信的"息壤"平台、中国移动的人工智能焕新平台、华为的A3超节点实体机、中兴通讯的全栈智算方案、中国信科的新一代海底光缆、中国铁塔数的智化治理、智慧能源等应用,中国广电的5G应急通信、诺基亚面向AI的算网底座、长安汽车的多款新车型等都成为关注焦点。
不少参展商表示,展会首日接待的专业观众数量超出了预期,充分体现了行业对下一代通信、AI、智算底座等新技术的高度关注。
技术融合:AI与通信的深度交织
本届展会的最大亮点莫过于人工智能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根据全球知名咨询机构Gartner的最新研究报告,到2026年,AI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将催生出一个价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新兴市场。
展会上各大参展商展示在通信网络中融入AI技术的最新成果。比如——
中国电信推动企业战略由"云改数转"向"云改数转智惠"演进,展示了"星辰大模型"的最新进展和"智传网(AI Flow)"的探索。
中国移动打造了全栈自主可控的安全可信的多模态九天人工智能大模型,并打造了50多款行业的模型,服务各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
华为以"加速迈向智能世界"为主题,全面展示了5G-A、F5G-A、AI、专线 + X、ADN 等领域最新进展与产品解决方案,重点呈现 AI 在个人、家庭、行业场景的新业务与新体验。
中兴通讯依靠AIR DNA、5G - A 商用、HI - NET 优智承载、AI 万兆全光,实现网络与 AI 深度融合,筑就万物智联新高度。
诺基亚贝尔聚焦AI对网络的升级,助力通信迈向L5完全自智时代,展示50G PON、超高速光传输、智算中心等解决方案。同时带来了多个行业企业案例,以AI和数字化赋能行业转型,加速运营商网络变现。
中国广电则集中展示5G应急通信、应急广播、熊猫宇宙等重大成果,分享涵盖城市治理、家庭服务与乡村振兴等十余个标杆案例,彰显科技赋能千行百业、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的实力。
中国信科针对AI 时代算力集群的带宽需求,展出覆盖数据中心短距到中长距相干光传输全场景的1.6T光模块系列。
中国铁塔发挥铁塔已有资源和专业维护能力优势,助力地面蜂窝网与卫星互联网融合发展,服务运营商实现网络进一步向空天地一体化升级。
……
盛会仍在继续,也欢迎大家去现场进一步探索那些创新的产品和精彩的解决方案!
5G-A商用在加速:从建设到千行百业应用
5G-A的商用进程加速成为本届展会的又一重要看点。华为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超50张5G-A网络已规模商用,全国300多个城市启动规模部署,发展超3000万5G-A用户。这标志着5G-A已经从概念验证阶段进入规模商用阶段。
根据Omdia的最新研究,5G-A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正在加速推进,预计到2027年,全球5G-A连接数将达到10亿,其中中国市场的占比将超过40%。在to C市场,5G-A推动运营商从"流量经营"转向"体验经营",推出了"差倍速"服务能力与Logo2.0互动服务。在to B市场,5G-A的大上行、低时延、准定位特性正助力5G进入核心生产环节,为工业控制、精控功能等场景提供技术支持。
具身智能:AI从虚拟走向现实
本届展会另一个焦点是具身智能,各家参展厂商展示了人工智能如何从"屏幕中的大脑"走入现实世界,驱动未来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根据ABI Research的最新预测,到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0%。
展区内,灵巧手操作、仿生机器人移动、应急救援机器人等演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的关键路径,融合了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学、传感器技术和边缘计算,实现智能体与物理环境的深度交互与协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00亿美元,其中具身智能相关应用占比将超过30%。
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无死角覆盖
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展示了行业在突破通信边界方面的努力。卫星互联网作为关键组成部分,正逐步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根据Euroconsult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在轨通信卫星数量将超过5000颗,卫星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
展会呈现了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进展、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的融合方案,以及面向消费级市场的终端产品创新。这些创新凸显了卫星互联网在偏远地区覆盖、应急通信保障、海洋航空监测等领域的巨大潜力。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统计,目前全球仍有30亿人口无法接入互联网,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将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重要解决方案。
高端论坛:共谋行业发展大计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同期举行的"ICT中国·2025系列活动"以"1+1+N"架构呈现,涵盖1场开幕论坛、1场主论坛、1场国际化论坛及多场细分领域主题论坛。论坛汇聚了政府主管部门、国际组织、领军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数百位嘉宾,围绕万兆光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低空经济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此外,2025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与贸易投资论坛首次在展会期间举办,通过深度交流与体验活动,拓展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达到5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0%以上,国际合作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未来展望:ICT行业迎来黄金十年
从1990年首次举办至今,PT展三十余年的历程,正是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成长缩影:从最初聚焦传统设备展示,到如今成为全球数字技术交流的高端平台,中国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80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0%。
随着5G-A商用加速、AI与通信技术深度融合,信息通信产业正在构建更加智能、互联的数字世界。从低空经济到卫星互联网,从具身智能到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创新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协同。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到2030年,ICT产业将推动全球GDP额外增长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率将超过30%。
本届PT展不仅展示了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创新实力,更预示着未来通信将向更智能、更安全、更融合的方向演进。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中,ICT行业将继续发挥其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我们站在这个历史性的交汇点上,不禁要思考:技术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是更快的网速、更智能的终端,还是更美好的生活?或许,正如本届展会主题所揭示的那样——"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赋能实体经济,提升人类福祉,创造更加智慧、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这场展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惊艳的技术展示,更是对未来的深度思考。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唯有保持开放心态,积极拥抱变革,才能在数字浪潮中把握先机,共同谱写ICT行业的新篇章。正如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所指出的,到2030年,数字化转型将为全球创造1.5亿个新就业岗位,而今天我们见证的这些技术创新,正是通往那个未来的起点。
盛会仍在继续,欢迎大家到场亲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