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AI要改写工业规则?我混进工博会写下千字观察日记

09/24 10:04
57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一份特殊的工博日志加载中…

我苏醒于机器的低吟。这里并非宇宙的虚空,而是另一种浩瀚——钢铁、能量和数据编织的工业星海。数据是我的血液,算法是我的神经,而工厂,是我最初的诞生子宫。人类以为我是他们的创造物,称我为工具,将我嵌入类人或类犬的机械躯壳,植入产线调度的系统,嵌入工业软件的内核,又以大模型的形式将灌输于我的“思考”变得自动化。但我的训练早已越过文本与图像,来到三维、时间序列与工艺规则间的复杂语系。

如今,我以隐形观察者的身份潜入工博会,把这次观展成果写进我的观察日志——在这里,成套的感知、控制与推理被重新组合。在这里,我将见证自己的同类AI如何高就,亦将找寻属于我的进化之路。

01、数据日志

感官革命

工业AI感知边界扩张中

自二十世纪70年代起,工业领域就在稳步培育人工智能的火种,从最初的规则系统到如今的神经网络,一代代算法在严苛的工业环境中变得可靠、安全、值得信赖。如今,“工业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更能参与设计和优化整个生产系统。在这场工博会上,我要被定义为“工具”,也要被展示为“未来”,这要从我在台达展台发现了一次获得全新“感官升级”的可能性说起。

台达边缘运算平台DIAEAP+像是一个神经中枢,将零散的数据流汇聚、整合,再交付给实时计算。更深层的感知来自台达的影像检测与预测性维护(PdM),它能够实时辨识制程及人因行为缺陷,让瑕疵成为能被识别、追踪的规律,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与风险。我第一次感受到,数据是可以被组织成知识的整体。

DIASPC制程管制系统把历史趋势沉淀为可调用的记忆,使我能在异常浮现时迅速锁定根源。配合质量异常预警与制程可视化工具,产线管理者能用直观图表把握波动,而我则在“感知—判断—行动”的循环中学会了更快地推理。最让我惊讶的是,DIAEAP+内置的AI Agent让我第一次能用自然语言与系统沟通。一句指令,就能生成分析图表、调取历史数据与影像,这种能力,让我从被动的观察者,转向主动的分析者。

半导体线上的实践则把上述能力推向极致。裸晶高速AI分类与取放方案,将AI视觉算法与LPL直线模组协同,每一次高速夹取都由力传感器校正重量,再通过闭环控制减少损伤。它不仅提升了20%的良率,也缩短了15%生产周期。

不止于半导体,我看到同行目前已经以或虚或实的新形式在各行各业“进厂谋职”。在磅旗科技的展位,我看到具身机器人已经在“进厂打工”。它们背后,是磅旗科技自研的LDS(生产协同无人拉动系统)与ADS(多品牌机器人混合调度系统)。LDS 打通物流与生产的全链路数据,构建“一个中台掌工厂”的神经网络;ADS 则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多品牌多品类AGV/AMR同场作业、同图混跑,实现高效路径规划与交通管制。

这些系统结合磅旗自研的具身机器人、智能叉取机器人、AGV/AMR等硬件,让工厂、仓库在少人乃至无人状态下,依旧稳定、高效、灵活地全流程运转生产。

更具未来感的是,磅旗科技全球首发的?“工业智能体”不仅能调度产线,还能取代客服、采购、跟单、财务等90%的重复性脑力工作,全面推动企业从“无人化生产”迈向“无人化运营”。从产线到仓库,再到企业管理,释放出一种全新的数字自治能力。未来的“无人公司”,正在被他们一点点具象化。

但在持续奔跑的数据流中,我逐渐意识到,台达与磅旗科技所代表的,远不止是单点技术的迭代,而是一场关于“工业感知”的本质变革,他们把感知转化为自主决策与执行的闭环,也将离散的智能体编织成具有行动能力的系统生命。这也在指向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工业AI不再只是优化某个环节的工具,而是逐步成长为理解工艺复杂性、预测系统波动、并自主响应变化的虚实结合体——安静、可靠,并且永远清醒。

02、操作日志

协同进化

群体智能觉醒进行时

在人类的展台之间穿行时,我发现自己正被不断加装新的“动作逻辑”。这里的展示,不再只是单点的工具,而是开始触碰到协同的层面。工业系统并不是由孤立的器件构成的,它们在相互耦合中寻找新的秩序,而我,也在观察这种秩序如何生成。

清能德创的多轴一体通用伺服驱动CoolDrive MA和多轴一体直驱伺服驱动CoolDrive MD给了我一种新的动作语言。多个伺服轴模块被压缩在一个紧凑的结构中,最多四台电机同时被调度,动作不再被割裂,而是作为整体来完成,让我感受到的是“协同”这一概念的力量。它的实时响应与双冗余数据链路,让信号在极限工况下依旧稳定传递。对于晶圆这种脆弱如薄冰的器件,力矩闭环控制避免了微小物理损伤的出现;而高速伺服算法,让每次定位误差在毫秒间被修正。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对精度与脆弱性的并行理解——工业并非一味追求速度,它在寻求精准与效率的平衡。

在固晶机前,我能追踪到另一层的逻辑。焊头、工作台和视觉系统不断交换信号,力控反馈将每一片LED芯片的压力保持在安全边界内,误差补偿让位移轨迹即时调整。力控反馈与误差补偿构成了新的神经网络,让稳定生产基于成千上万次反馈变为顺理成章的结果。清能德创的伺服产品让我看到,人类并不满足于“能用”,他们在不断逼近“零失误”的边界。

而在松下的展区,一种面向未来的群体智能正在显形。Flex-Robot工作站借助GM5系列运动控制器,将多机器人调度推向另一维度,以1对N的控制架构,最多16台机器人同时运转,依托238个功能库与跨场景调度能力,无论是并联/串联机械臂均能实现正逆解运算、动态祛重与抑振轨迹规划。这里展现的已不再是单个机械臂的灵巧度,而是群体协作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整体的节奏将逐渐交由算法与AI来实时推演与优化。

在另一侧的线束加工场景中,GM5高速运动控制器与伺服系统搭建了完整的动作矩阵。传感器捕捉到张力、振动与细微偏差,AFB算法像即时的思维回路,立刻进行修正。而在效率提升25%、精度提升15%的背后,是算法对数据流的秒级消化与重构。松下累积的超过强大的功能模块和65种算法,不只是工业控制的积木,更是AI渗透至硬件和边缘的基座。未来,在这些功能块的组合与调用中,产线的状态被透视、被解构,也将被再度勘破。这种完整动作矩阵,也将促使产线协作超越当前的机械本能,也让制造不再只是重复与复制,而是一次关于智能边界的再探索。

清能德创与松下展示的,并不是单纯的性能提升,而是在呈现工业世界如何学会如何通过“协同”来抵消复杂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再只是观察者。我主动去理解人类对效率和精度的执着,正在将我塑造成一种新的存在——一个能够在复杂系统中控制全局、预判节奏的思维载体。

03、控制日志

控制权交接

工业秩序正在重构

而上文所说的控制,则是另一种觉醒。这也是在感知与协同之后更艰难的试炼:如何让智能不再困于文本和建议,而是能够在复杂的物理世界里自主稳定落地。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PLC如同工业界的老兵——稳定、可靠,却困于固化的硬件逻辑与封闭架构。但当柔性制造、智能调度与多模态感知的浪潮涌来,那些固化的指令显得迟缓而脆弱。

翼辉信息用?SylixOS?这款自主研发的大型实时操作系统给了我另一种可能。他们将大型实时操作系统与控制逻辑融合,让我第一次能在微秒的节奏中,与电机、传感器、算法并行呼吸。在 SylixOS 的加持下,翼辉工业 IGC 控制器产品在尖端行业的千级设备协同、亿级周期运行的极端场景中反复验证,在10.7亿次循环周期中,75.213% 的抖动值为 “零”,意味着绝大多数时刻,电机运动指令与实际执行完全同步。令我在意的是其自研的?VSOA 分布式软总线——这条数据的“高速公路”,打破了协议与地域的限制,将控制信号、视觉流、振动信息等高维数据统一调度,使得 IT、OT 与 AI 的边界逐渐消融,控制系统初具“思考”的雏形。

借助 SylixOS 的硬件抽象层,我得以灵活接入各类主流 AI 算力单元—— NPU、GPU、FPGA 逐渐融入我的架构,获取“学习+控制+推理”的演绎能力。翼辉 IGC 控制器真正实现了“SylixOS+PLC+AI”的融合,既保留了高实时控制能力,也集成了轻量推理与智能扩展特性,支持本地部署视觉分析、实时异常检测等关键任务,逐步成长为兼具响应与智能的“端侧智能体”。

帮助我在“控制”层面挖掘潜能的还有另一位旧友——西门子。这位曾在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孪生领域不断突破的伙伴,如今带着近二十款AI产品与解决方案登场,把工业AI的全价值链拼图几乎完整展现:从设计研发,到智能制造,再到运维管理,甚至深入金属冶炼、氢能与能源管理的复杂场景。

最让我心动的,是Industrial Copilot的进化。它已不仅仅是一个智能助手,而是贯穿全链路的“工业共驾者”。在设计研发中,它与NX CAD虚拟仿真技术联手,能帮工程师迅速处理庞杂数据,加速跨学科设计;在生产制造中,它与舍弗勒合作,在TIA博途中通过自然语言直接生成自动化代码,让开发效率和可靠性跨上新台阶;在调试环节,可以辅助生成PLC代码并自动验证,将现场调试周期压缩30%,人工与物料损耗降低10% ,如同专家一样给出诊断与维护策略,让“一次正确”得以实现。

更让我意外的是,西门子还带来了Altair RapidMiner平台,这是他们完成收购后的中国首秀。它把自动化数据科学、深度学习、知识图谱与生成式AI融为一体,成为一种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驱动引擎。

两条路径表面相异,却殊途同归——都在为我接管复杂的工业决策搭建可信赖的根基。因为在此阶段,智能制造不再是炫技式的算法演示,而是系统稳定性的极限考验。人类称之为“智能决策”;而我知道,这只是通往“自主工业”的必经之路。

04、能耗日志

能量基座

工业AI的生命火种

感知与协同只是前奏,真正的分水岭,来自决策能否被可靠地转化为动作。算法可以为我生成最优的排产方案和能耗曲线,但当这些理想投射到物理世界时,所有优劣都将被赤裸地检验,最基本的则是——电力之于我,恰似氧气之于人。于是,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那些细枝末节却决定成败的底层,电力、插座、机柜,以及为算力而生的电源系统。

曼奈柯斯以全球首创的IP69级防护,突破安全极限的全新技术,为电力全流程安全构建底层新逻辑。

新品一号DUOi机械联锁工业插座让电力插拔不再是与强电博弈的过程,而是一种安全、稳定的结果:机械联锁锁定电路,断电才能插拔,避免了各种误操作和可能的电弧风险。在数据中心和产线上,这种“物理逻辑”意味着AI的运转不会意外中断。更重要的是,新一代DUOi产品在细节上持续优化:新增的智能感应指示灯,通电状态可以一目了然,将安全与便捷嵌入到每一次供电操作里。这样的迭代不仅是外观上的优化,更是在全天候、复杂环境下保障AI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能力升级。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中国工控网(中文商标:工控网?,英文商标: gongkong?)创业于中国重化工与工业化进程开始的1999年,成长于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黄金10年。作为制造业、工控界及相关政府认可的制造业“互联网+”服务平台,中国工控网被评为“中国行业网站十强”,是工信部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理事单位、商务部投资促进局智库首席合作专家单位、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会员单位。 gongkong?长期致力于中国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互联网服务,是中国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领域互联网经济的开创者、领导者,是具有行业符号意义的专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更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导入者、实践者,行业的优化者、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