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国际公司(CMI)在德国公开招聘区域运营主管,职责包括支持欧洲销售团队和优化内部流程。
从单一事件角度来看,这可能只是一次普通招聘,但放在中国移动整体国际化战略中观察,这个事件可能正在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移动正在欧洲市场加快落地步伐,其海外布局已进入深度拓展阶段。
- 01 -
中国移动的出海并非突然之举。作为中国移动的全资子公司,CMI目前已覆盖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逐渐从传统的通信漫游服务,走向为海外企业、运营商和个人提供综合信息服务。而从其近期一些重大活动来看,欧洲、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是其重点发力区域。
当前,中国移动正在面向国际市场系统性地构建三种核心能力——国际新型基础设施、国际信息服务和国际品牌影响力。
具体来说,就是在海外逐步加大数据中心(IDC)、云网融合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探索通过投资并购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比如对香港宽频的收购。而此次在德国招聘运营主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为了强化在欧洲的本地运营与销售支持,属于典型的“基础设施+运营能力”同步推进策略。
- 02 -
从其业务布局来看,中国移动正在深耕三大市场:个人用户(国际漫游)、运营商业务(互联互通)和企业客户(跨境云网、DICT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移动正在积极通过整合专业公司和生态伙伴的优势资源和前沿技术,打造国际创新产品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AI出海产品,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尤其是在企业市场上,中资企业出海——比如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智能制造企业等——成为中国移动切入国际ToB赛道的重要抓手。它们不仅需要稳定安全的跨境专线、云服务,还亟需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园区等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移动推出的诸如OnePark、视频彩铃、5G消息等产品,正是以“轻量化、低成本”方式逐步打开海外运营商市场的尝试。
- 03 -
中国移动格外注重“生态出海”。它并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通过“牵手计划”与海外运营商合作,通过“聚星计划”联合国内互联网及科技企业共同输出解决方案。这种“搭平台、聚伙伴”的做法,一方面降低了独自开拓海外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借助生态力量放大了“中国方案”的声量。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移动的国际化也符合国家层面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央企身份使其在海外拓展中兼顾商业目标与国家战略,尤其在基础设施和安全服务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而欧洲作为高端市场和高价值客户聚集地,对中国移动来说不仅是商业必争之地,更是技术、服务与品牌能否真正实现国际化的试金石。
- 04 -
当然,挑战也不可忽视。欧洲市场电信竞争激烈,政策监管严格,用户需求多样,中国移动需在合规、本地化、文化融合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但从中移动近年强调的“五个一体化”(市场、服务、网络、IT、生态)机制建设来看,其正在尝试整合内外资源,形成更灵活、更具协同性的国际化运营体系。
可以预计,随着类似德国这类区域运营节点的持续完善,中国移动将逐步从“资源出海”迈向“能力出海”和“模式出海”,从提供基础连接升级为提供智能信息服务。这不仅有助于其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抢占高地,也为中国科技与服务出口提供了一个新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