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中国移动正在告别“运营商”!

09/01 11:30
73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曾几何时,“运营商”三个字意味着什么?上天入地铺线缆、翻山越岭建基站、挨家挨户卖套餐。

但今天的中国移动,正在亲手打破这个刻板印象——它早已不止于做“管道工”,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蜕变成为一家驱动未来的科技引擎。

- 01 -

驱动这场巨变的核心,是其精心打造的“BASIC6”科创计划。这不是纸上谈兵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纲领,支撑着“两个新型”升级和“AI+”行动两大战略落地。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构建起的“一体五环”创新生态:从核心的研究院(内环),到专业公司(中环)、省公司及区域研发(外环),再到携手高校、企业(合作环),直至触达全球的海外研发(海外环)。这张创新大网,编织得既深且广。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密集落子: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产业中心、AI安全治理中心、AI+新型工业化研究院……这些布局精准卡位AI技术前沿与产业融合的关键节点,绝非传统运营商视野所及。

为了让创新之水真正流动起来,中国移动搭建了“四共”平台(共研发管理、共研发平台、共能力中台、共技术栈),推动其特色的IPD研发体系落地生根。同时,“双擎驱动”的金穗成果转化体系,像一台高效的“技术播种机”,对内将技术沉淀为降本增效的通用能力,对外则加速技术向产品、产业的转化。这种打通创新“任督二脉”的系统性安排,是科技公司才具备的成熟打法。

- 02 -

成果是最响亮的证明——

6G前沿,中国移动已建成全球首个6G小规模试验网,“智简内生原型系统”亮相中关村论坛,其国际标准牵头立项数稳居全球运营商前列,6G专利更是跻身全球第一阵营。

算力与智能的融合上,“算网智脑”业务调度能力业界领先,其提出的“云智算四层架构”及白皮书,为产业界提供了清晰路径。

更直观的是应用场景的突破,3D全真视频在CBA赛事的全球小屏端规模商用,让普通观众也能享受360度沉浸式观赛——这背后是通信、视频、算力技术的深度集成。其在IETF主导发布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协议SRv6成为全球部署标准,有效专利总量超1.8万件,这些都在无声宣告:中国移动已是全球通信技术规则的重要制定者。

- 03 -

更关键的,它的目光甚至已投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在低空经济领域,中国移动构建“通感管导”低空智联网体系,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为低空物流、安防铺路;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移动推出VLA具身智能大模型,完成万亿参数级大模型试验,九天大模型及智能体在国际权威榜单上名列前茅;

在新型工业化领域,九天·工业大模型入选全球TOP 50;

在量子计算领域,原创通量一体技术,量子计算云平台规模超1200量子比特,领跑业界。

这些布局,早已跳出传统通信的“一亩三分地”,深入低空、工业、量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腹地。

- 04 -

当一家“运营商”的实验室里跑着6G原型、训练着万亿参数大模型、调度着千级量子比特、制定着全球互联网基础协议、并深度参与低空智联网构建时,我们还能仅仅用“运营商”来定义它吗?中国移动的转身,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从“连接管道”向“信息服务科技创新引擎”跃升的轨迹。它手握连接这一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却不再满足于此,而是以此为基石,向上攀登算力、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的峻岭。

中国移动的“不像运营商”,恰恰是它最值得行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关注的深刻蜕变。它正用实际行动证明,未来的巨头,必然是那些能打通技术创新与产业赋能血脉的“新物种”。它的转型之路,不仅关乎自身,更在为中国科技企业如何突破传统边界、勇闯“无人区”,提供一个重量级的鲜活样本。

当运营商巨头化身科技先锋,一场静水深流的产业变革已然开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