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杭州不仅拥有多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基地,还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340亿元,?2021年?达413.5亿元,2022-2023年未有详细数据,但排名全国第四;2024年增长率6.3%,规模被无锡(678.2亿元)反超,排名降至全国第五。
随着AI芯片、车规级芯片等新兴领域的兴起,杭州集成电路产业有望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杭州集成电路产业现状
1.1、布局
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的空间布局呈现出"一核、一廊、多点"的特征。"一核"指的是滨江区,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杭州产业化基地和杭州国家"芯火"双创基地。滨江区的设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具备领先优势,尤其是在AI芯片、车规级芯片、先进制程与特色工艺、先进封装技术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一廊"则是指城西科创大走廊,这一区域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协同发展。而"多点"则分布在钱塘区、萧山区、余杭区等区域的重点发展平台,这些区域在制造及配套产业方面形成了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杭州集成电路产业的整体实力。
1.2、政策
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主要包括《杭州市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政策》、《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政策主要分为几类: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
财政补贴方面,政府通过研发费用补助和设备采购补贴来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激励研发投入。例如,长川科技在2025年获得了892万元的政府补助,这对其研发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税收优惠政策则通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其盈利能力。对于集成电路企业而言,企业所得税减免和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措施,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和技术升级中。
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杭州市通过提供高端人才个税补贴和住房保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集成电路产业。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人才密度,优化创新生态,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
图|杭州集成电路补助政策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二、杭州集成电路主要企业
杭州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上市公司在芯片设计、制造、测试及设备供应等方面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士兰微作为国内主要的综合型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企业,在功率半导体、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具有核心优势;长川科技在集成电路测试设备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杰华特则专注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
图|杭州集成电路上市公司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3.1、士兰微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 年,2003年上市,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IDM(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企业之一,产品涵盖MCU、数字音视频芯片、功率半导体(IGBT/MOSFET)、电源管理芯片等,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
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达?3.3%?,排名全球第六,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自主掌握8英寸/12英寸晶圆制造技术,在高压功率器件和MEMS传感器领域具有专利壁垒?。
图|公司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从产品结构看,公司主要产品分为分立器件产品、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产品和其他。2016-2024年,分立器件产品由9.82亿元提升至54.38亿元,集成电路由9.28亿元提升至41.05亿元,发光二极管产品由4.21亿元提升至7.68亿元,其他由0.26亿元提升至4.14亿元。
3.2、杰华特
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是以虚拟IDM为主要经营模式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始终致力于提供高集成度、高性能与高可靠性的电源管理等芯片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
图|公司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目前,产品涵盖DC/DC、AC/DC、线性电源、电池管理、信号链等产品线;应用范围涉及汽车电子、计算与通讯、工业应用、新能源、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
2018-2024年,DC-DC芯片由0.65亿元提升至9.05亿元,营收占比接近54%;AC-DC芯片由1.21亿元提升至4.46亿元,营收占比27%;线性电源芯片由0.02提升至2.65亿元,占比16%,电池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占比较少。
3.3、联云科技
联芸科技于2014年11月在中国杭州滨江创建,公司专注于数据管理相关芯片的研究及产业化。公司以数据管理、通用IP、SOC芯片为核心研发方向,是目前国际上为数不多掌握数据存储管理芯片核心技术企业之一。公司推出的系列化数据存储主控芯片、AIoT信号处理及传输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数据通信、智能物联等领域。
图|公司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9-2024年,公司数据存储主控芯片由1.30亿元提升至9.20亿元,占比78%;2021-2024年,AIOT信号处理及传输芯片由1.86亿元提升至2.51亿元,占比21%。
3.4、臻镭科技
浙江臻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专注于终端射频前端芯片、高密度封装微波模组和微系统。公司已建成国内一流的终端射频前端芯片、相控阵T/R组件及微系统设计、高密度集成封装、电性能测试和可靠性中心四大平台。
公司的终端射频前端芯片包括终端功率放大器、终端低噪声放大器、终端射频开关等,可广泛应用于自组网、电台、数字对讲、导航等无线通信终端领域。微系统及模组可用于星载、地面、车载、船载等各类相控阵载荷系统中。公司现已成为国内行业通信、雷达领域中射频芯片、微系统及模组核心供应商之一。
图|公司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9-2024年电源管理芯片由011亿元提升至1.23亿元,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芯片由0.21亿元提升至1.01亿元,微系统及模组由0.08亿元提升至0.41亿元,技术服务维持在0.4亿元水平,终端射频前端芯片贡献收入较少。
3.5、晶华微
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销售。公司已拥有带高精度ADC的数模混合SoC技术、高性能模拟信号链电路技术、工控HART调制解调技术、4~20mA电流DAC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并申请获得多项专利/软著。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其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压力测量、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图|公司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9-2024年,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由0.16亿元提升至0.73亿元,医疗健康SoC芯片2020年由0.41亿元提升至1.71亿元,2021-2024年由1.2亿元降低至0.60亿元。
3.6、长川科技
杭州长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是一家致力于提升集成电路专用装备技术水平、积极推动集成电路装备业升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7年4月17日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作为集成电路封测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AOl设备,行业深耕多年,技术水平领先,备受行业认可。目前公司产品已在汽车电子、5G通信、云计算等领域的芯片检测中广泛应用。
图|公司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19-2024年,测试机产品于0.99亿元震荡提升至20.63亿元,2025H1为12.50亿元;分选机由2.64亿元震荡提升至11.90亿元,2025H1为7.09亿元,其他业务由0.36亿元提升至3.89亿元,2025H1为2.08亿元。
3.7、立昂微
杭州立昂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2002年3月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的专注于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功率芯片、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为我国半导体材料学科开拓者阙端麟院士,法定代表人王敏文。
主营半导体硅片、功率器件及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硅基太阳能肖特基芯片市占率国内领先?。12英寸硅片量产能力,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碳化硅)研发领先?。
图|公司营收结构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2020-2024半导体硅片由9.73亿元提升至19.06亿元,半导体功率器件芯片由5.03亿元提升至8.62亿元,化合物半导体射频芯片由0.02亿元提升至2.95亿元,其他业务占仅0.29亿元。
3.8、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
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宣布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半导体芯片业务主体。平头哥拥有端云一体全栈产品系列,涵盖数据中心芯片、IoT芯片等,实现芯片端到端设计链路全覆盖。
在行业应用上,平头哥通过 “端云一体” 战略实现全场景覆盖:倚天 710 和镇岳 510 支撑云计算与数据中心的算力与存储需求;玄铁 E 系列赋能智能门锁、工业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羽阵 RFID 芯片在智慧物流中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70%;含光 800 与玄铁 C930 推动边缘 AI 推理和医疗影像分析;玄铁 R 系列及车规级解决方案则切入智能汽车通信与控制领域。依托无剑联盟,平头哥联合 Arteris、中国电信等企业,推动 RISC-V 在芯片设计、工具链、操作系统的全链条协同,国电南瑞、经纬恒润等成员已在电网、车载场景落地应用。
未来,镇岳 510 将适配 PCIe 5.0 服务器,玄铁 C930 计划进军服务器市场,无剑联盟持续扩展至 EDA、教育等领域,加速 RISC-V 产业化进程。
图|公司主营产品
来源:与非研究院整理
?三、总结
杭州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以设计为引领、制造为核心、设备材料为支撑的全链条生态,头部企业与政策协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但是,杭州集成电路产业也存在较多短板,制造环节“空心化”——12 吋逻辑/特色工艺晶圆厂空缺,封测产能不足,设计企业 80%以上流片与封装需赴上海、江苏等地,成本高、周期长。
杭州需要聚焦车规级芯片等 “卡脖子” 领域及第三代半导体,借高校科研力量与长三角协同机制突破技术,推动中试线开放降低企业研发门槛。依托 “一核两廊” 布局,推进钱塘芯谷等载体建设,以链主企业带动补全 “设计-制造-封测-材料” 产业链。
来源: 与非网,作者: 王兵,原文链接: /article/1872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