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 “智驾” 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规范其安全应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Euro NCAP(欧洲新车评估计划)于 2025 年 3 月发布的《Assisted Driving Highway & Interurban Assist Systems Protocol》(Version 1.0),为辅助驾驶系统的评估设立了详尽且严格的标准。这份协议不仅是欧洲汽车行业的重要参考,也为我国 “智驾” 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将深入解读该协议的核心内容,剖析其对汽车 “智驾” 系统的规范要求。
协议核心框架:辅助能力与安全备份的双重维度
Euro NCAP 的这份协议围绕辅助驾驶系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主要涵盖辅助能力(Assistance Competence)?和安全备份(Safety Backup)?两大方面,总分为 200 分,采用类似五星评级的分级方式,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评级 | 所需分数 | 百分比 |
VERY GOOD(优秀) | ≥ 160 分 | ≥ 80% |
GOOD(良好) | ≥ 140 分 | ≥ 70% |
MODERATE(中等) | ≥ 120 分 | ≥ 60% |
ENTRY(入门) | ≥ 100 分 | ≥ 50% |
辅助能力是协议评估的重点之一,它强调车辆辅助与驾驶员参与的平衡。其得分规则遵循平衡原则:当驾驶员参与得分不低于车辆辅助得分时,辅助能力得分等于车辆辅助得分;而当驾驶员参与得分低于车辆辅助得分时,辅助能力得分则以驾驶员参与得分为准。这一原则凸显了在辅助驾驶中,人机协作的重要性,避免了过度依赖车辆辅助而忽视驾驶员责任的情况。
安全备份则从系统故障应对、非瞬态驾驶员状态处理和碰撞避免等方面,确保辅助驾驶系统在各种突发情况下能保障行车安全。
辅助能力:驾驶员参与与车辆辅助的协同
驾驶员参与(Driver Engagement)
驾驶员参与在辅助能力评估中占 100 分,包含消费者信息、系统状态、驾驶员监控和驾驶协作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旨在确保驾驶员能正确认识和使用辅助驾驶系统。
- 消费者信息(25 分):这部分着重规范了与辅助驾驶系统相关的信息传递。系统名称必须包含 “辅助” 相关词汇,不能出现 “自动”“自动驾驶” 等易误导的词汇,若系统名称既不含 “辅助” 相关词汇,也不含 “自动” 等易误导词汇,可得 5 分;营销材料需准确描述系统功能,不得夸大宣传,若描述正确可得 5 分;快速入门指南需以补充形式提供系统基本操作和限制等信息,符合要求可得 3 分,若能通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播放相关教程视频等,还可额外得 2 分;车辆手册需清晰说明系统是辅助系统且需驾驶员全程监督等内容,符合要求可得 5 分。
- 系统状态(25 分):要求系统能持续向驾驶员展示当前的辅助状态,包括手动模式、仅纵向控制、纵向和横向联合控制等,在驾驶员视线范围内有视觉指示器且始终开启,不同模式下有相应的视觉提示,如辅助模式用绿色指示,这部分最高可得 20 分。当系统辅助水平发生变化时,如从纵向和横向联合控制变为仅纵向控制,需有相应的指示,状态变化时有主要状态指示器变化可得 2.5 分,辅助水平降低时发出明显的触觉或声学提示(推荐 50 - 90 分贝)可得 2.5 分。
- 驾驶员监控(25 分):其中,手部监控(5 分)要求系统能可靠检测驾驶员双手是否在方向盘上,仅依赖方向盘扭矩输入的系统无法得分。对瞬态驾驶员状态的监控最高可得 20 分(有上限),包括对长时间分心(6 分)、短时间分心(6 分)、使用手机(8 分)的监控,若系统在驾驶员多次分心后能锁定辅助模式,还可额外得 4 分,但总分不超过 20 分。
- 驾驶协作(25 分):通过坑洼测试和部分车道变更测试评估车辆对驾驶员转向输入的响应。Override torque(5 分)根据系统开启和关闭时转向扭矩的增加比例评分,比例在 0 - 67% 可得 5 分或 3 分,100% 以上得 1 分,超过一定扭矩则不得分。Override response(20 分)要求系统在驾驶员进行特定转向操作时,能保持或适时恢复辅助,符合相关条件可得 20 分。
车辆辅助(100 分)
这部分从速度辅助、自适应巡航控制性能和转向辅助三个方面评估车辆的辅助能力,确保辅助驾驶系统能在不同场景下提供有效的辅助。
- 速度辅助(25 分):以 Euro NCAP 对速度辅助系统的评估结果为基础,若车辆未参与过相关评级,需按要求进行测试,这部分最高可得 20 分。当遇到限速变化时,系统能调整智能自适应巡航控制的设定速度,符合要求可得 5 分。
- 自适应巡航控制性能(45 分):涵盖车对车、车对 PTW(动力两轮车)、车对 VRU(弱势道路使用者)、道路特征和自动恢复等场景的评估。车对车场景包括纵向控制和切入 / 切出等情况,最高可得 18 分;车对 PTW 场景类似车对车,最高可得 15 分;车对 VRU 场景主要评估对行人、骑行者等的响应,最高可得 6 分;道路特征方面,对弯道、环岛、无优先通行权的交叉路口等场景的处理最高可得 3 分;自动恢复功能方面,系统能自动恢复可得 3 分,需驾驶员输入才能恢复得 1.5 分。
-
- 转向辅助(30 分):包括转向辅助性能(24 分)和车道变更辅助(6 分),根据系统在各种路况下的转向表现评分。
安全备份(100 分)
安全备份是辅助驾驶系统的重要保障,涵盖系统故障应对、非瞬态驾驶员状态处理和碰撞避免等方面,确保在突发情况下系统能保障行车安全。
- 系统故障(25 分):评估系统在传感器出现故障或被遮挡时的表现。传感器在车辆启动时被遮挡,若辅助系统无法启动且在一定时间内显示视觉警告,可得 10 分;车辆行驶中传感器被遮挡且系统未激活,若系统无法启动且显示警告,可得 5 分;车辆行驶中传感器被遮挡且系统激活,若系统在 2 分钟内取消且显示警告,可得 10 分。
- 非瞬态驾驶员状态(25 分):针对驾驶员的微睡眠(5 分)、睡眠(5 分)、无响应(15 分)等状态,系统需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发出警告、增加跟车距离等。对于无响应的驾驶员,系统能通过间接输入(如长时间未转向)检测可得 10 分,通过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检测也可得 10 分,若能将车辆安全停靠到相应车道,还可额外得 5 分。
-
- 碰撞避免(50 分):评估系统在车对车(10 分)、车对 PTW(10 分)、车对 VRU(5 分)等场景下的碰撞避免能力,以及车道支持系统(25 分)的表现。在各种场景中,系统能完全避免碰撞可得相应分数,能大幅降低碰撞速度或提前发出警告也能获得部分分数。
对国内 “智驾” 系统的启示
Euro NCAP 的这份协议为国内 “智驾” 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在信息传递上,国内车企应规范系统命名和营销宣传,避免误导消费者;在系统设计上,需加强对驾驶员状态的监控和系统状态的提示,确保驾驶员能随时掌握系统情况;在安全机制上,要完善系统故障应对和碰撞避免措施,提升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国内可借鉴其严格的测试和评分体系,建立更完善的辅助驾驶系统评估标准,推动 “智驾” 技术的健康发展,让辅助驾驶系统真正成为保障行车安全的助力,而非安全隐患。
总之,无论是欧洲的 Euro NCAP 协议,还是国内公安部的相关提醒,都强调了在当前技术阶段,驾驶员仍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辅助驾驶系统只是辅助工具。只有正确认识和使用这些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保障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