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12英寸晶圆代工业务及其配套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DDIC、CIS、PMIC、MCU、Logic。
一、产品线概览:聚焦显示驱动,多元拓展
晶合集成的业务核心是12英寸晶圆代工,构建了覆盖多个工艺平台节点与产品应用的完整产品线:
工艺平台 | 应用方向 |
---|---|
DDIC(显示驱动芯片) | 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等面板驱动 |
CIS(图像传感器) | 安防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物联网成像模块 |
PMIC(电源管理) | 消费电子、家电、工业设备等供电管理 |
MCU(微控制器) | 家电控制、车载电子、物联网设备 |
Logic(通用逻辑芯片) | 控制单元、信号处理等通用功能 |
从技术节点来看,公司已量产?150nm 至 55nm?工艺,并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40nm高压工艺:用于OLED显示驱动,适配高分辨率面板
28nm平台:已完成逻辑芯片验证,打通电视面板应用场景
堆栈式CIS、BSI技术:面向高阶图像传感器
类比说明:可以把晶合集成看作“代工超市”,以55~150nm主打中低制程段,提供多样工艺平台,就像大型超市里的主力商品(DDIC)和不断丰富的副产品(CIS、PMIC等),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二、经营业绩:稳健增长,利润大幅跃升
2024年晶合集成业绩表现突出,核心指标如下:
营业收入:约92.5亿元,同比增长约27.7%
净利润:约4.8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304.6%)
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提升151.8%
经营现金流:净额达27.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收入构成拆解:
主力节点贡献:90nm和110nm工艺是主力(合计超74%营收)
产品贡献结构:
DDIC占比约67%(仍是压舱石)
CIS占比显著上升至17%+,成为第二大类产品
? 工程视角:这说明公司正从单一显示驱动主导,逐步转向多元化芯片代工结构,尤其在CIS和PMIC领域表现出极高的成长性。2024年晶合集成收入如下
2025年一季度晶合集成收入25.67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71%。
三、研发方向:加码先进工艺平台,形成多层技术护城河
晶合集成在研发投入和产出方面持续加大,2024年研发支出超12.8亿元,占营收近14%,具备典型“重资产 + 技术密集型”企业特征。晶合集成已经量产的核心制程如下:
关键研发成果:
CIS平台:完成55nm堆栈式BSI图像传感器平台开发,进入量产
逻辑平台:28nm逻辑芯片完成点亮验证,技术成熟度提升
显示平台:110nm Micro OLED驱动芯片已点亮面板
嵌入式MCU平台:110nm flash MCU完成开发
类比说明:这如同升级一座工厂流水线,不仅能做“大宗商品”(DDIC),还能灵活切换到“高附加值定制品”(如堆栈式CIS、110nm MCU),提高利润率与技术门槛。
晶合集成在研项目如下:
四、行业地位与趋势:全球前十,中国大陆第三
在全球晶圆代工产业中,晶合集成2024年已跻身全球第九、中国大陆第三,显示出:
显示驱动代工领域占据领先(全球前列)
与国内外一线芯片设计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增强订单稳定性)
随市场需求演进,布局CIS与MCU等新兴方向
市场趋势研判:
成熟工艺回流:在AI、自动驾驶尚处发展初期时,中低端成熟工艺仍是主力产能利用重点
本土替代持续推进: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倾向寻找本土代工合作伙伴,晶合集成受益于此趋势
显示、安防、汽车电子并进:三个终端市场同时发力,为其代工订单提供广阔空间
五、总结:晶合集成的集成优势
维度 | 表现 |
---|---|
制程节点 | 覆盖150nm至28nm,具备多节点部署能力 |
产品类型 | 从DDIC向CIS、MCU、PMIC等多元拓展 |
盈利能力 | 毛利率达25.5%,净利大幅增长 |
研发能力 | 研发投入高、成果丰富、平台持续迭代 |
行业地位 | 全球晶圆代工TOP10,中国大陆前三 |
结论:晶合集成正处于由“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龙头”向“中高端多应用工艺平台供应商”转型的关键阶段,具备工艺深度、客户黏性与技术壁垒多重优势,是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领域少有的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备注岗位+公司,请联系老虎说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