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波电路的形式
滤波电路在EMC设计中主要用于衰减高频噪声,因此通常设计为低通滤波器。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滤波器结构。
电感滤波器(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电容滤波器则适用于高频时源阻抗和负载阻抗较大的场合。
电容滤波器(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L形滤波器有两种变体,一种适合源阻抗小而负载阻抗大的场景,另一种则适用于源阻抗大而负载阻抗小的情况。
L形滤波器(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Π型滤波器,当高频时源阻抗与负载阻抗均较大时,Π型滤波器是理想选择;
Π型滤波器(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T型滤波器,而当源阻抗与负载阻抗都较小时,T型滤波器更为适合。
T型滤波器(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此外,电源EMI滤波器也是一种常见应用,专门用于抑制电源系统中的电磁干扰。
电源EMI滤波器(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滤波电路的布局与布线
在设计滤波电路的布局与布线时,需要严格遵循几项重要原则。
首先,滤波电路必须使用低阻抗地,并确保不同功能电路之间不存在共地阻抗,以避免干扰。
其次,滤波电路的输入和输出线路应保持分离,不能交叉走线。
应尽量缩短信号路径并保持简洁,同时尽可能减小滤波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和等效串联电阻(ESR)。
最后,接口滤波电路应放置在尽可能靠近接插件的位置,以提高滤波效果。
电容在PCB的EMC设计中的应用
滤波电容的种类
电容是PCB的EMC设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元件之一,根据功能可分为三类:
1,去耦电容用于打破系统或电路端口间的耦合;
2,旁路电容为瞬态能量提供到地的低阻抗通路;
3,储能电容则确保负载快速变化时电压稳定。
实际使用的电容并非理想元件,而是具有等效串联电感和电阻的复合结构。这导致滤波电容不是理想的低通滤波器,而是表现为以自谐振点为中心的带通滤波特性。
电容自谐振问题
实际使用的电容并非理想元件,而是具有等效串联电感和电阻的复合结构。这导致滤波电容不是理想的低通滤波器,而是表现为以自谐振点为中心的带通滤波特性。
理想电容器与实际电容器的等效电路示意图(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当多个电容并联使用时,由于ESL和ESR的存在,会产生反谐振问题,在某些频段可能导致阻抗增加而非减小。这一现象与电容的ESR值成反比,随着ESR减小,反谐振点的阻抗会增大。因此,在设计中应选择电容值在较大范围内均匀分布且ESR适中的电容组合,而非使用少量ESR极小的电容。此外,电容的封装和结构也会影响其ESL值,进而影响谐振特性,应尽量选择ESL较小的电容。
单个电容的实际幅频特性
图A给出了电容并联的等效原理图,图B给出了它们的真实的幅度-频率特性。
图A并联电容的等效原理图(为昕原理图工具 Jupiter 绘制)
图B并联电容的真实幅频特性
去耦电容与旁路电容的设计建议
对于去耦和旁路电容,建议根据产品资料中的自谐振特性选择适合设计需求的电容,并在需要的频率范围内添加足够多的电容。每个IC电源管脚附近至少应放置一个去耦电容,并尽可能将旁路电容与IC放在同一PCB平面上。对于多时钟系统,可考虑分割电源平面并为每部分使用合适容值的电容。当系统时钟频率变化范围较宽时,可并联容值比接近2:1的两个电容,以提供更宽的低阻抗区间。
布局举例
多始终系统的去耦电容的设计
储能电容的设计
储能电容则用于保证负载快速变化时供电电压的稳定性,可分为板极储能电容和器件级储能电容。板极储能电容在单板上均匀分布,确保整体供电稳定;器件级储能电容则放置在高频、高功耗器件周围,保证局部供电稳定。通常选用表贴封装的钽电容,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容值,并在同一供电电压的芯片群落内均匀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