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应用持续爆发和技术深度渗透,AI算力正驱动一场存储革命。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已打响,企业级SSD作为数据的重要载体,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正成为存储暗战中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01、AI时代企业级SSD重要性凸显
企业级SSD是专为数据中心、服务器和企业级存储系统7x24小时不间断、高强度工作负载而设计开发的固态硬盘产品,能在极限压力下持续、稳定、可靠地输出极致的性能。
AI时代,数据和算力是其核心。海量数据需要被快速处理、传输和存储,以供强大的AI算力进行模型训练和推理,这一过程中,企业级SSD扮演着关键“数据枢纽”角色。
在AI模型训练领域,大型模型需要处理数以PB级的海量数据,数据需要高速“喂”给GPU,如果数据储存在传统机械硬盘上,过低的读取速度将导致昂贵GPU集群多数时间“空转”等待数据,而企业级SSD组成的存储系统能以极高的速度向GPU输送数据,极大缩短模型训练周期,并降低训练成本。
又比如在AI推理阶段,需要同时响应全球数百万用户的请求(推理任务)。每个请求都需要快速加载模型参数和上下文数据。
与此同时,AI应用的多元化发展对存储产品提出了差异化需求,企业级SSD通过端到端的定制化设计,能在IOPS、QoS保障、数据加密等方面实现精准调优,从而更适配复杂AI工作负载。
AI浪潮推动之下,企业级SSD需求高涨,市场表现亮眼。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显示,NAND Flash市场历经2025年上半年的减产与库存去化,供需失衡情况已明显改善。随着原厂转移产能至高毛利产品,市场流通供给量缩减。需求面则有企业加码AI投资,以及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芯片大量出货支撑。预计第三季度企业级SSD需求持续成长,合约价上涨5%至10%。此外,第四季企业级SSD合约价同样有望季增5%至10%。
02、全球企业级SSD市场格局
企业级SSD产业链涉及闪存颗粒(NAND Flash)、主控芯片与成品三大环节,其中NAND Flash是数据存储的核心介质与载体,在产业链中地位显著。
长期以来,原厂在NAND Flash颗粒领域掌握极高话语权,并主导企业级SSD市场。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今年第二季度三星、SK集团(SK海力士+Solidigm)、美光、铠侠与闪迪企业级SSD合计营收逾51亿美元,季增12.7%,市场占比高达93.2%。
为满足AI时代对企业级SSD独特需求,原厂持续创新NAND、PCIe等技术,并不断应用于企业级SSD产品中。
今年8月25日,SK海力士宣布,已开发出321层2Tb QLC NAND闪存产品,并开始量产。SK海力士计划首先在电脑端固态硬盘(PC SSD)上应用321层NAND闪存,随后逐步扩展到面向数据中心的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和面向智能手机的嵌入式存储(UFS)产品。此外,该公司也将基于堆叠32个NAND芯片的独有封装技术,实现比现有高出一倍的集成度,正式进入面向AI服务器的超高容量eSSD市场。
美光科技于今年7月正式推出全球首款PCIe 6.0 SSD——9650,采用美光G9 NAND技术,垂直整合主控,面向数据中心市场,产品在随机写入效率上比上一代产品提高了25%,随机读取效率上提高了67%。该款产品已经开始送样,提供E3.S及E1.S尺寸9.5mm及15mm规格,并提供空冷及液冷配置供应选择。除了9650 SSD,美光还推出了其他两款企业级SSD:6600 ION和7600。
三星亦对PCIe 6.0展开了布局,7月三星对外表示,其首款PCIe 6.0固态硬盘PM1763计划于明年初发布,该款产品面向企业级数据中心,采用16通道NAND架构,在25W功耗限制下实现了200%性能提升和160%能效优化,相较上一代PCIe 5.0产品PM1753,其随机读写性能和数据吞吐量显著增强,尤其适用于AI推理、高性能计算等对延迟敏感的场景。
PM1763支持PCIe 6.0 x4接口,理论带宽达128GB/s,满足下一代服务器对存储系统的高带宽需求。同步推进从传统风冷向DLC液冷(直接液体冷却)乃至浸没式液冷的技术过渡,通过优化散热设计提升系统稳定性。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算法,在高负载下仍能保持低功耗。
7月,铠侠宣布推出LC9系列固态硬盘,具有245.76TB存储容量,是目前最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该款SSD采用铠侠BiCS8 2Tb 3D QLC NAND闪存芯片,配备PCIe 5.0 x4接口(支持双端口),专为需要极高存储密度的应用场景设计,例如人工智能训练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工作负载。LC9系列SSD的顺序读取速度最高可达12GB/s,写入速度最高可达3GB/s,随机读取IOPS可达130万次,随机写入IOPS为5万次。
闪迪近期对外展示了256TB NVMe SSD,产品专为驱动大规模AI应用的高速、智能数据湖而打造。凭借更低时延、更高带宽与更强可靠性,该产品能够满足当今AI严苛的工作负载的性能需求。
其核心创新包括了QLC直接写入(Direct Write QLC)、第八代BiCS FLASH?(Bics8)、Ultra QLC?能效优化技术、可扩展的多核控制器以及数据保留(Data Retention,DR)配置文件等一系列技术,旨在解决QLC闪存在性能和耐久性上的传统挑战。据了解,SANDISK?UltraQLC?256TB NVMe?SSD将于2026年上半年推出U.2规格版本,显示出明确的商用路线图。
Solidigm推出全新122TB QLC型号D5-P5336,已获得全球服务器厂商的认可。去年第四季度开始,Solidigm基于QLC技术的eSSD已开始正式供货,客户需求正在稳步增长。今年7月,Solidigm展出的全球首款液冷企业级固态硬盘(eSSD),采用了Solidigm?D7-PS1010 E1.S 9.5mm外形规格的冷板液冷技术,通过与服务器内置的液冷板直接接触,将SSD运行产生的热量通过液体传导至外部冷却系统,解决高密度SSD运行中的散热瓶颈,支持高负载下稳定性能释放(如16通道PCIe Gen5/Gen6 SSD),延长使用寿命并提升数据中心能效。
03、国内厂商加速追赶
近年,在政策东风与AI应用推动之下,国内企业级SSD产业迎来显著成长,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均有代表厂商,他们正逐步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存储生态。
长江存储是国内少有的闪存颗粒原厂,其Xtacking架构独具特色,将存储单元和逻辑电路分别制造在不同晶圆上,再通过等离子体激活和热退火技术连接,旨在提高生产速度和NAND性能。目前,该创新架构已经发展至晶栈?Xtacking?4.0,具备高密度、高I/O传输速率、高能效等优势,基于晶栈?Xtacking?4.0技术,长江存储推出的第五代3D NAND代表性产品X4-9070(TLC)和X4-6080(QLC)分别拥有1Tb和2Tb存储容量,可为企业级和消费级存储带来卓越的用户体验。
2022年7月25日,长江存储推出首款企业级PCIe 4.0 NVMe固态硬盘PE310系列,正式进入高端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2024年,长江存储又推出PE321企业级固态硬盘,采用第三代三维闪存技术,提供读取密集型和读写混合型两种方案,应对不同工况,可广泛应用于企业IT、运营商、互联网、金融、智能制造各行业的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CDN等核心存储场景之中。
大普微是国内知名的企业级SSD主控芯片设计、SSD产品及存储方案提供商,其自主研发主控芯片DP600和DP800,覆盖PCIe 3.0至5.0各代际产品。该公司也是全球首批量产PCIe 5.0 SSD和大容量QLC SSD的厂商之一,同时具备SCM SSD和可计算存储SSD的供应能力,顺应企业级存储向高性能、低功耗、高密度发展的趋势。
作为国内最早投入QLC eSSD的厂商,大普微已经陆续推出了8-128T,单端双口等方案。2025年大普微发布122TB的超大容量QLC SSD——J5060,相较于J5050 61TB版本,容量实现翻倍。
忆联凭借自主研发的主控芯片架构与创新智能算法近年取得快速发展,并成为同时覆盖企业级固态硬盘市场主流产品接口协议的国产厂商,其产品矩阵全面支持PCIe、SAS及SATA三大主流接口标准,构建了完整的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体系。
战略布局层面,忆联成功跻身英特尔至强?平台固态硬盘合作伙伴,更以首批核心成员身份深度参与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中国区关键组件验证项目,在服务器系统验证、部件兼容性测试等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彰显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全栈技术能力。
得瑞领新业务涵盖存储控制器设计与封测、模组设计与量产等核心环节,主要产品包括企业级SSD控制器及全系列企业级SSD产品,其自主研发的主控芯片打造了覆盖高性能NVMe SSD的全产品线,可满足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存储技术的需求。
PCIe 4.0 D7000系列固态硬盘作为得瑞领新标杆产品,采用自研EMEI主控芯片,适用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场景。今年得瑞领新又发布了旗舰产品D8000系列,进一步支持PCIe 5.0,顺序读写速度高达14.2/10.5 GB/s,随机读写性能突破3400K/1150K IOPS,能效比提升超70%,AI训练和实时数据分析的效率进一步提升。
阿里平头哥通过自主研发的镇岳510主控芯片正式进军企业级SSD市场,该款芯片以4μs超低时延显著缩短AI算力等待时间,支持PCIe Gen5接口与3400K IOPS处理能力,保障极端负载下的业务连续性。
镇岳510还凭借较行业标杆领先一个数量级的误码率,配合每瓦特420K IOPS的能效表现,为AI训练推理、金融交易等高可靠场景提供坚实稳固且更具性价比的存储底座。目前镇岳510已在阿里云EBS规模化部署,而且广泛应用于AI训练、AI推理、分布式存储、在线交易等业务场景。
紫光闪芯是新紫光集团于2024年成立的企业,其发布的企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系列覆盖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应用场景。
今年6月25日,紫光闪芯正式发布新一代面向企业级市场的SATA SSD E1200产品系列,提供480GB、960GB、1.92TB、3.84TB、7.68TB容量选择。E1200产品系列支持SATA 3.0协议与2.5'SATA接口,控制器、NAND颗粒、DRAM等核心器件均采用国产化设计,实现了从硬件到固件的完全自主可控。紫光闪芯表示,这款产品不仅实现了核心器件与固件算法的全面升级,更以性能、成本与可靠性的优势,有效契合了SATA SSD产品在企业级市场的实际应用需求。
铨兴科技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面向AI高阶计算、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场景,产品涵盖SATA SSD、PCIe 4.0/5.0 SSD等。其中,铨兴科技高密度QLC eSSD系列基于PCIe5.0接口,具备14,000MB/s的顺序读取速度和超过300万的随机读取IOPS,确保了AI应用在面对海量并发请求时,依然能提供低延迟的瞬时响应。
其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将单盘容量史无前例地推升至122.88TB。这意味着,客户可以用远少于传统方案的硬盘数量、服务器乃至机柜空间,去构建PB级别的AI数据湖和模型知识库。这不仅大幅简化了数据中心的物理部署,更在电力消耗、冷却和运维上带来了显著的成本节约,从根本上优化了AI应用长期运行的总体拥有成本(TCO)。
除了上述厂商外,国内还有许多从事企业级SSD业务的厂商。比如以手机和通信业务被人熟知的华为,该公司同样在布局存储业务,并已涉足存储领域20余年时间,推出过多款存储产品。今年8月,华为正式推出Huawei OceanDisk EX/SP/LC系列,分别瞄准AI训练、推理及海量数据存储等核心场景。
其中,Huawei OceanDisk EX 560的定位是极致性能盘,适用于AI一体机训练场景,通过高性能AI SSD将单机可微调的模型参数扩大6倍,实现千亿参数大模型轻松可微调;Huawei OceanDisk SP 560的定位是高性能盘,满足高性价比,适用于一体机和集群的推理场景,可推理序列长度提升2.5倍,进一步优化推理体验和成本,实现TPS提升1~2倍,首Token时延降低75%;Huawei OceanDisk LC 560的定位是大容量盘,最大单盘物理容量245TB,读带宽可达14.7GB/s,适用于集群训练场景,帮助数据采集预处理效率提升6.6倍,实现高效存储海量多模态语料库。
04、结 语
在持续的数据中心扩张、AI应用大爆发的背景下,全球企业级SSD产业正站在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字路口。国内企业级SSD产业链正茁壮成长,随着厂商在闪存、主控与固件等技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国内企业级SSD有望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厂商的技术差距,在AI时代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