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蔚来技术输出迈凯伦,中国电动化技术授权潮起

09/08 16:55
84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摘要

从学徒到师傅,授世界以渔。

本周三(9月3日),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首次对外证实了与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的技术合作,并透露第二季度技术服务收入已达数亿元。

李斌表示:“公司的主要股东阿布扎比收购了迈凯伦,事实上我们向迈凯伦输出了一些技术,这部分业务构成了对外技术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据2024年6月的市场消息,在双方的合作中,蔚来将为迈凯伦混动车型开发基于4680大圆柱电池动力电池,预计2026年小批量量产。此外,双方还重启46105大圆柱电池的研发,未来可能用于更高性能车型。

电动化出海 从产品贸易到技术输出

中国电动化技术正在经历从“引进”到“输出”的战略转变。

蔚来与迈凯伦的技术合作,正是来自CYVN Holdings的牵线搭桥。

2023年7月和12月,阿布扎比政府基金CYVN Holdings先后两次对蔚来进行战略投资,投资金额合计约33亿美元。交易完成后,CYVN Holdings实益持有蔚来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约20.1%。

蔚来与迈凯伦的合作只是中国电动化技术输出趋势的缩影。

同样,同为造车新势力的小鹏汽车已实现了较为稳定的技术服务收入。财报显示,小鹏汽车第二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为13.9亿元,同比增长7.6%,主要来自于与大众汽车的合作。

双方合作近日再度升级,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区域控制电子电气架构CEA将扩大应用范围。自2027年起,CEA架构将从大众品牌本地在研的纯电动车型,拓展应用至在华生产的燃油及混合动力车型。

两种模式 电池企业与车企的技术输出差异

在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环节,技术授权同样是中国产业链企业服务全球的重要方式。但电池企业的技术授权和车企的技术授权有着本质区别。

蔚来-迈凯伦、小鹏-大众更像是“同行师徒”,而电池企业的技术授权,是撬动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在已经和直接的客户订单承担相似的功能。

技术授权模式最初被视为打开海外市场的钥匙,尤其以磷酸铁锂电池为焦点。磷酸铁锂、CTP、超快充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证明了其在推动电动化普及方面的巨大价值,值得全球电动化转型借鉴。

在“大而美”法案扭转美国电动化气候之前,技术授权在美国市场已经表现出了规避风险、撬动市场的能力。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此前都有相关合作。

但即便“大而美”法案让美国电动化市场壁垒高筑,技术授权模式的优势依旧在全球表现了出来。

欧洲同样是重点市场。欧洲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雷诺等推出低价车型(如ID.2all起售价低于2.5万欧元),与电池企业合作,如远景动力、宁德时代等,共同构建具备成本竞争力的供应链是他们转型过程中的共性。

2024年11月一份市场调研纪要指出,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Fiat Chrysler、与宁德时代西班牙合资公司探讨基于磷酸铁锂技术实现本土化生产,以解决其本土市场滞胀问题和成本高昂的问题。

蜂巢能源也考虑采用轻资产模式在欧洲布局电池产能,计划与欧洲电池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2025年初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表示:“如果我们继续盲目在欧洲做大规模投资,可能负担非常重,且风险太大,最后还有可能没有订单。”

战略转向 技术授权展现更强韧性

技术授权模式最初被视为打开海外市场的钥匙,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面临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时,这种模式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中国电池企业通过技术授权模式成功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

如今电池企业的思路已经转变为“海内外并行”,只要有市场机会,就可以通过授权模式实现低风险扩张。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海外市场,也在国内市场得到实践。

宁德时代与鹏程无限的技术授权合作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鹏程无限成立于2023年11月,2024年4月与宁德时代签署技术授权与售后服务协议,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宁德时代技术授权及售后服务授权的企业。

这让鹏程无限在成立之初就接连斩获大单,2024年,其交流侧储能系统出货4.6GWh,直流侧出货3.3GWh,总量达到将近8GWh。

亿纬锂能将CLS模式以更加适应中国市场的方式进行了调整,携手海得智慧能源、林洋储能、晶科等5家国内系统集成商共建31GWh储能电芯产能。

8月初,亿纬锂能与晶科储能的联合储能电芯工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将为晶科储能每年供应5GWh的314Ah储能电芯。

这种技术授权模式不仅有助于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把握更多机遇,也意味着中国供应链有机会更多地分享全球市场的机会。

只要探索出合理的商业模式,既能管控投资风险又能平衡本土化产能利益,将激发全球市场的电动化高潮,同时也助力中国技术成功嫁接到全球市场。

大圆柱电池 中国技术推动全球产业化

回看蔚来与迈凯伦的合作,双方合作或涉及的大圆柱电池同样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国际车企纷纷选择这一路线,尤其看重其在高端车型上的应用潜力。

奔驰就在近期采购总计157.5GWh的46系列圆柱电池,用于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车型。

大圆柱电池可能优先应用于奔驰高性能跑车或AMG系列,如Vision One-Eleven概念车和AMG CLA EV等,以满足其对能量密度、快充和散热的高要求。在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科技创新日发布的Vision One-Eleven概念车上,就曾展示高性能液冷圆柱形电池技术

宝马对大圆柱电池持积极且坚定的态度,将其视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战略的核心技术。宝马第六代电动汽车平台明确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计划到2030年使纯电动汽车占全球销量的一半。

特斯拉一直以来高举4680大圆柱电池旗帜。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的试点工厂及后续扩产计划逐步提升自供能力,同时与松下合资的工厂具备生产4680电池的潜力,减少了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近期美国电动化进程放缓对特斯拉的4680电池计划产生了直接影响。

目前搭载4680电池的主力车型Cybertruck和部分Model Y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其中Cybertruck在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11,500辆,库存持续增加,原计划推出的Semi Truck也已推迟上市,共同导致对4680电池的需求量低于预期。

中国电池企业是推动大圆柱电池技术成熟的主要力量。中创新航高功率磷酸铁锂R46大圆柱电池已在混动市场实现首家量产,主要客户为吉利汽车、东风汽车。

吉利旗下银河星耀8是一款搭载中创新航8.5kWh大圆柱电池的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该车型于今年5月上市,当月销量即达到10187辆。

亿纬锂能也是在行业内率先实现大圆柱量产装车的企业,并在海内外布局了超过70GWh的大圆柱产能。截至2025年6月,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装车量已超过6万台,单车最长行驶里程达到23万公里。

此外,公司成功携手宝马集团,未来将实现欧洲大圆柱电池的本土化供应。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