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薄膜沉积的APF材料在光刻工艺中有什么作用?

08/26 11:40
3181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光刻工艺作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环节,每一个材料与技术细节都关乎芯片的性能与良率。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先进图形薄膜(Advanced patterning film,APF)的主要成分是无定型碳,具有较高的刻蚀选择比,在刻蚀过程中替代光刻胶形成图形,充当掩膜层完成刻蚀;它本身可以被氧气氧化,可以同光刻胶一样通过去胶工艺去除。

APF的沉积属于CVD工艺,其沉积原理为:由气体C2H2在Plasma作用下裂解生成无定型碳,覆盖整片wafer形成碳膜。

一、APF的作用在光刻工艺中,精确图形转移是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半导体器件的关键。APF 充当着中间桥梁的角色,在光刻胶曝光显影形成初始图案后,APF 可作为刻蚀掩膜。经过系列刻蚀工艺,光刻胶上的图案能通过一被精准地转移到 APF 上,随后以 APF 为模板,将图案进一步转移到下层的待刻蚀膜层。这种分步转移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光刻胶直接刻蚀时出现的图案变形、坍塌等问题,确保半导体器件中复杂电路结构的精准呈现,保障芯片的功能实现。

刻蚀选择比是衡量光刻工艺精度的重要指标,APF 在这方面有着突出表现。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材料的膜层进行选择性刻蚀。APF 对常见的待刻蚀膜层,如多晶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等,具有较高的刻蚀选择比。在刻蚀过程中,刻蚀气体与能量优先作用于目标膜层,对 APF 自身的刻蚀速率极低。这使得在去除目标膜层材料时,能够有效保护下层不需要刻蚀的关键膜层,比如栅氧化层、有源区等。通过这种精准的刻蚀控制,减少了对其他膜层的意外损伤,降低了工艺误差,极大地提高了器件制造的精度和良率。

随着半导体制程不断向更小尺寸推进,线粗糙度(LER)问题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愈发显著。粗糙的线条边缘会导致器件电学性能波动、信号传输延迟等问题。APF 具有优异线粗糙度性能,能够显著改善刻蚀后线条边缘的平滑度。在光刻和刻蚀过程中,APF 的材料特性和结构可以有效抑制光刻胶边缘的不平整现象,在图案转移过程中,使线条边缘更加规则。这种平滑的线条不仅有助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性能,还能增强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在先进制程中,对于减小器件尺寸、提升芯片集成度和运行速度具有关键意义。

二、APF与DARC的协同。APF 并非孤立工作,APF 常与介质抗反射层(Durable Anti-Reflective Coating,DARC)结合,组成薄膜叠层结构。DARC 能够有效降低反射率,减少光刻过程中的驻波效应和反射引起的图案失真。 APF 则专注于图案转移和刻蚀保护。两者配合,进一步提升了刻蚀优化解决方案的刻蚀选择比、临界尺寸(CD)控制和线条边缘粗糙度。

此外,APF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刻胶中毒现象,改善光刻胶与下层材料的附着力,使得光刻胶在曝光和显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图案完整性,从而全面优化光刻工艺的各个环节,推动半导体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从材料特性到工艺应用,APF 的每一项功能都紧密围绕着提升光刻工艺精度与可靠性展开。随着半导体技术向更高性能、更小尺寸迈进,APF 的研发与应用也将持续创新,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目前就就职于Foundry大厂工艺整合工程师,每天坚持更新行业知识和半导体新闻动态,欢迎沟通交流,与非网资深PI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国芯制造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