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变压器中性点采用高阻接地的原理是什么

07/09 15:05
1082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变压器中性点采用高阻接地的原理是什么?

变压器中性点采用高阻接地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在变压器中性点与大地之间接入高阻值电阻(通常为数百至数千欧),改变系统接地故障时的电流通路和能量分布,从而实现限流、抑压和保障系统稳定的目的。具体原理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限制接地故障电流的流通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最常见的故障类型)时,故障相电压降至零,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线电压,此时故障电流的形成路径为:电源中性点→高阻电阻→大地→故障点→故障相。

由于接入的电阻阻值远大于系统对地电容或线路阻抗,根据欧姆定律(I=U/R),高阻会显著阻碍电流流通,将故障电流限制在较低水平(通常为几安至几十安),远低于直接接地系统的短路电流(数千安级)。

这种限流作用从根本上降低了故障电流的热效应和电动力,避免设备损坏和电弧危害。

2. 阻尼能量与抑制过电压

抑制电弧过电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可能产生间歇性电弧,导致电网电感与电容形成振荡,产生 3-5 倍相电压的过电压;而高阻接地可通过电阻消耗电弧能量,打破振荡条件,阻尼过电压幅值。

抑制谐振过电压:当系统存在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铁磁元件时,易因参数匹配不当引发铁磁谐振,高阻可通过能量耗散破坏谐振条件,避免谐振过电压对绝缘的冲击。

平衡电压分布:接地故障时,高阻可维持中性点电位接近地电位,避免非故障相电压过度升高,保障设备绝缘安全。

简言之,高阻接地通过 “限流 + 耗能” 的双重作用,在系统故障时既控制电流危害,又抑制能量积累导致的过电压,同时保留可检测的故障特征,兼顾了安全性与可维护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