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180GW储能目标+车企“60天账期”落地,双重利好带动锂电预期

09/16 17:30
863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摘要

动储双轮驱动逻辑强化

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在本周一迎来一场由多重利好引爆的普涨行情。

资本市场的强烈反应,源于上周末密集释放的三个关键信号:一项为储能行业设定明确增长目标的国家政策,一项旨在优化汽车供应链支付生态的行业倡议,以及一则关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排产远超预期的市场消息。

周一开盘,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股价迅速涨停,盘中最大涨幅超过14%。储能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股价一度上涨超11%。市场的乐观情绪清晰地反映了投资者对行业增长确定性的新预期。

储能:从政策目标到经济性根本改善

此次上涨最清晰的驱动力,来自储能领域的顶层设计。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达到1.8亿千瓦(即180GW)以上。

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增长目标。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达94.91吉瓦、对应超200GWh电池。

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半内,市场需要新增超过85吉瓦的装机容量。

GGII的分析甚至更为乐观,其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底累计装机110-120GW,即2026-2027两年合计新增装机保守估计60-70GW/160-210GWh(按2.7-3h测算),平均每年80-105GWh装机。

也就是说,预计国内市场未来两年新增储能装机规模将至少为120GWh,其对应的功率规模将大于180GW的官方目标。

这显示出市场对行业内生增长动力的信心,认为政策目标是底线而非上限。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方案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储能项目长期面临的经济性难题。文件明确提出,推动完善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机制,并建立容量补偿机制。

这意味着储能设施的价值不再仅仅通过充放电价差体现,其作为备用电源为整个电力系统提供的“容量支撑价值”将得到承认并获得付费。

此举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改善储能商业模式的决定性一步,有望显著提升项目的投资回报率。

在政策端之外,市场端的技术迭代也在加速成本下降。特斯拉上周发布的新一代储能产品Megapack 3和Megablock系统,通过高度集成化和全面转向成本更优的磷酸铁锂电池,正试图重塑行业格局。

其Megablock系统宣称可在20个工作日内部署一个GWh级别的储能系统,这将直接冲击传统EPC(工程、采购和施工)承包商的价值链。

动力电池:17家车企继续响应“60天账期”,龙头排产注入强心剂

行业的另一大利好来自需求旺盛的动力电池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周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直指长期困扰供应链的账期问题。

该倡议的核心是:“甲方(整车企业)支付账期自乙方(供应商企业)交货并通过甲方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

更重要的是,倡议对验收环节做出细化,规定“甲方应在接收货物后及时完成验收(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并明确了在双方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时,甲方应按不低于一定比例先行支付的原则,以保障供应商的现金流健康。

为解决价格谈判中的支付难题,文件还规定,若双方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整车企业应按不低于最近一次供货合同单价的80%或开发定点单价的50%,向供应商先行支付。

此外,为构建长期稳定关系,中汽协倡导双方每次签订的合同有效期不少于一年。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汽协方面表示,此次倡议是继叫停“销售周榜单”、规范“辅助驾驶”宣传、治理“低价无序竞争”等行为之后,整治行业乱象的又一重要举措。

倡议发布后,行业响应范围在周一迅速扩大。截至今日17时,包括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北汽、奇瑞、江汽、比亚迪、吉利、长城、赛力斯、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小米在内的17家车企均已发布声明,表态将积极落实账款支付倡议。

该名单几乎囊括了所有主流的国有、民营及新势力车企,显示出行业层面的广泛共识。?此举被视为维护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构建协作共赢发展生态的重要举措。

在宏观需求层面,政策为汽车行业的增长提供了坚实指引。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约32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550万辆;2026年则要进一步巩固稳中向好态势。

这一明确的销量目标,为动力电池的未来需求提供了有力的官方背书。

如果说上述举措是对产业生态的长期优化,那么关于宁德时代的排产消息则是引爆周一市场的直接催化剂。

周末期间,渠道信息显示,截至上周,宁德时代今年的全年排产已达到750GWh,显著超出市场此前预期。

更有预测指出,宁德时代2026年的排产指引或将达到1.1TWh,同比增长超40%,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TWh”时代。这一消息直接反映出下游需求的旺盛程度,为整个产业链注入了强心剂。

市场表现:需求信号清晰,价格分化显现

动储两端的需求提振,直接体现在了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和股价上。

周一,正极材料领域,主营磷酸铁锂的湖南裕能涨停,体现储能需求拉动。负极材料的尚太科技与电解液的天赐材料亦双双涨停,体现出以上环节供需扭转进度靠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表现是,三元正极材料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下跌的背景下逆势上涨。

市场数据显示,上周三元材料622均价微涨约0.2%,而其主要原料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同期下跌3%。

这真实反映出需求的强劲带动,主要来自近期华为合作车型、理想、蔚来、特斯拉Model Y L等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三元锂电池订单突然爆量。

目前,市场对于锂电池行业的下一轮增长引擎存在不同观点。一种看法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大规模储能应用将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第四个主要周期。

另一种观点则坚持,动力电池依然是利润的核心来源,其增长将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持续渗透和海外市场的加速拓展。

综合来看,无论是储能领域由政策确定的中长期需求,还是动力领域由龙头排产和供应链优化所揭示的短期景气度,都为锂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更为确定的增长动能。

一个清晰的共识是,动储双轮驱动的格局已经形成,并正在推动行业迈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声明: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ochong1213)获得授权。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